言,见李言幅不耐的样子不似做伪,这才从心里松了口气。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太子殿下对这项举措不感兴趣,有了这个态度,更不会和世家对立起来。
当然了,也许对方根本就没发现其中隐含的‘推恩令’的杀招。
毕竟,贞观三年的时候,李承乾才十多岁,刚刚长成,李世民还来不及加以培养,就离开了长安。这些年李世民的精力都放在李泰、李恪和李治三位皇子身上了。
没有受到相应的储君培养,自然不会对朝局有什么深刻的见解,久在民间,又在遥远的极西之地。若是真混的好,就不用回来了,想来也是在最底层。
恐怕连怎么做一个储君都不会,何况皇帝乎?
李世民只看到李承乾年纪大,就匆匆推上去,恐怕也是看走眼了,这样的一个人坐上龙椅,什么也不懂,只能依赖自己的臣子。
这样也好,世家就彻底放心了。
等到李世民一死,再利用两家之间的亲密关系,借用皇权发展状大、打击异已、排斥对手,进而慢慢掌握朝权,等到自己孙女为李象诞下嫡子,再拥其上位。
或许自己有生之年,也能像杨坚那样化家为国。
一想到这里,韦挺心中一热,看向似乎被即将到来的皇位迷的不知所已的李承乾,更是满意无比。
快到中午的时候,韦挺告辞,李言马上进入太极宫看望李世民,并将韦挺求亲之事告知。
当时,房玄龄、长孙无忌、岑文本、萧禹、侯君集、李绩等重臣皆在,面对这世家大族抛出来的橄榄枝,房玄龄和萧禹等臣都是乐见甚成,满口恭贺。
长孙无忌虽然有些不乐意,大庭广众之下,也不好说什么。
侯君集和李绩等武将都是不置可否,由其是侯君集,自家女儿已经是内定的下任皇后了,对于未来太子妃的人选,自然是不便发表意见,总不能所有好处都让自家给占了吧?
李世民见无人反对,心里默默的叹息了一声,然后吩咐李言,韦挺的事情可以答应,不过再有半月就要举行禅位大典了,这半个月就不要再到处跑了,好好待在东宫。
一切事情,都等继位之后再说。李言自然爽快的应了下来,他知道,这是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