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功绩、威望还是在百姓和军中的影响力,自己都不能与天可汗相提并论,不能与世家硬扛,只能采取更加缓和的方式,温水煮青蛙。
任重而道远啊!
几百年积累下的顽疾,不能操之过急,暂时与世家媾和,也是策略的需要。
另外,李言也担心,长孙无忌这个便宜舅舅会提出联姻的要求,长孙无忌最喜欢干这种事情了。以前没做,只是因为自己失踪后,他怕被东宫连累,才避之唯恐不及。
自己现在回来了,继承皇位是板上钉钉,他的想法自然就不同了。
若是等到他提出来,自己再拒绝,无疑会得罪人。
做为后族,长孙家族在贞观一朝,得到李世民的大力支持,实力得到了极大的膨胀。在近些年,连李世民都不得不忌惮,让长孙无忌退出了朝堂,长孙无忌岂能对李世民没有怨言。
若是长孙家族对李世民绝对支持,想来李世民也不会落到这种下场。
李世民的殒落,是他所代表的那个利益群体放弃的结果,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李世民为了对付世家一手扶植起来的长孙家族。
李言在第一世的大清王朝中,早已经历过这一茬儿,对这些权力核心的门门道道心里十分清楚。
做了半个世纪皇位的康熙,威望不可谓不高,实力不可谓不强,又占据了父亲的大义,为何如此忌惮胤礽这个儿子?
说白了,不就是怕自己背后的那个董事局,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干不动了,要死了,重新选择董事长。
一旦那些人下定决心,做出新朝的实力布署,大势所趋之下,康熙的威望再高,实力再大也没用。他掌控天下,本来就是依靠的就是这些人,这些人转向胤礽,他也无能为力。
这才是康熙急不可待打压太子和老八的根本原因,防止产生新的权力核心。
而李世民身边的长孙无忌、高士廉、萧禹、窦诞亦或是房玄龄、程知节、尉迟恭、唐俭等人,从大面上来说,其实都是世家中的一员,在这种情况下。
用这些人来对付世家,李世民岂有胜算?
在这条路上,李世民几乎可以说是孤军在奋战,更是说明了世家政治的强悍。天可汗可以打败不可一切的草原霸主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