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州议和时,王玄策就有了些许猜测,在丰州就想亲自见见这位右贤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可没想到,右贤王竟然带了面具,这非但没让王玄策失望,反而更加惊喜,加上李言当里装叉甩折扇的举动,更让王玄策几乎确定了对方的身份。
后来,大唐和突厥一系列的友好往来和各种互动,王玄策发现突厥右贤王的脾气性格,执政理念,包括那种鬼鬼祟祟、卑鄙龌龊的做事方法,都和记忆中太子的所做所为越来越契合。
更别说,侯君集做为朝中东宫系旗手的表现,在王玄策这个掌握全局的人眼中,就像在黑夜中亮起的火把一样明显。
王玄策断定了心中所想的那一刻,激动的无以复加,兴奋的难以自持。
太子果然是天生的王者,就算离开了长安,依然展现出那惊世骇俗的才华。
不,应该说是长安限制了太子的发挥。
离开长安的太子,如同鱼入大,海上青天,再也不受羁绊了,随意出手,就成了大漠之王,堪比李世民的存在。
不过王玄策谁也没有告诉,他知道,关于太子的事情,线索越多,对太子越危险,长安城里聪明的人不在少数。若是自己和侯君集过于密切,必然会引起别人的猜测。
太子殿下的安排,才是最合适的。
所以王玄策就把关于李言的一切都深深的藏在心里,平时一心一意的替皇上办事,就装做太子已经不在了。
他相信,太子殿下在暗中掌控一切,若是有需要,殿下必然会派人来联系自己。
果然,在皇帝出事,要遴选新太子的前昔,侯君集找上门了。
听着侯君集摭摭掩掩的,告诉自己他要阻止李世民立储,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王玄策就知道,太子殿下要回来了。
不然,以侯君集的胆量,绝不敢忤逆李世民。
以侯君集的智慧和影响力,更是没有底气把东宫系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把皇长孙推上位。
在王玄策看来,太子殿下执掌整个突厥,手中拥有这个天下最强大的骑兵军团,只要他想,他随时可以回来接掌大唐,就算李世民选出了新的太子那又怎么样?
就算新君登基了,又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