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幕后黑手王玄策中
王玄策并没有把这个渠道升级,也没有太过重视。
锦衣卫重归皇帝后,王玄策也不确认自己身边有没有皇帝的人,自己更是皇帝重点的监视对像。而太子离开长安,最紧要的就是避开皇帝的耳目。
即然这样,那王玄策就只能暗中配合太子的行动。
他相信,太子的智慧更在自己之上,即然太子殿下有所顾虑,自己就别自做聪明,太子动用只有他们两人才知道的渠道,就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暗示。
而自己维持渠道不变,同样是一种默契的回应。
用皇帝的信息系统来联系,即危险,又十分安全,因为这种联系是纯粹且单向的,自己只能知道太子是安全的,而太子却可以了解了他想知道的一切。
于是王玄策不着痕迹的把这个渠道安排进北方密探的众多渠道中,一点也不引人注意,只有自己知道,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不过多年下来,王玄策也并非什么都一无所知。
他明白,像太子这样心比天高的人物,即使生活在北方,也不会是什么小角色,反过来,说不定还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人物。
高明的善于隐藏者,藏于意而不藏于形。
太子若是有一个天下人都认为不可能的角色,那不是更加安全?
循着这样的思路,王玄策再经过手中的锦衣卫查探到的北方草原的人事变动,得出了一个让自己心惊肉跳的结果,太子殿下不会就是那位名震天下的右贤王吧?
有了这样的猜测,再将自右贤王出现后的所有线索全都收集起来。
官方消息是右贤王投靠颉利时是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前后。可王玄策经过细致的调查,发现在贞观四年之前,草原上并没有人见过这位来自中原的文士。
一切都是颉利自己所说,并没有得到验证,而且,这位汉人在中原也没有半点痕迹。
做出大胆猜测的后,王玄策就开始小心求证,通过锦衣卫在草原上的探子,调查了贞观四年到贞观十年,突厥和大唐不相往来的那几年里,右贤王的行动轨迹。
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去掉一些烟雾弹,右贤王的时间线和太子的时间线可以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