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应的,突厥也对大唐派出了更多的耳目,探查各种消息,不过一方面突厥人特征太过明显,在大唐活动有所不便。而且这些人受教育程度低,心思粗矿,并不善于这些细腻的工作。
最后出于李言的私心,并不想建立一个深入大唐的草原密探机构。所以,李言就动用了锦衣卫内部的通讯方式,从边地四镇了解一些需要的情报。
锦衣卫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信息网早已伸向四面八主,遍布大唐各处疆域,内部信息非常高效,随便调阅一些,就比突厥人绞尽脑汁授集到的强上千百倍。
经过几次调阅后,边镇千户所的人就把这个情况层层汇报了上来,做为锦衣卫统领,在李言消失在草原上时,王玄策就对北地加强探查,时刻注意北方异状。
当初李言出使突厥之前,曾对王玄策有过暗示,自己这次离开,时间上不会短。
当时王玄策还年轻,经验尚浅,对朝庭中的权力斗争还不是很熟悉,还真以为太子是为了考验他们。
可后来慢慢长成起来后,尤其是太子彻底消失在朝庭的视线中,锦衣卫被李世民亲自接管,王玄策也一跃成为皇帝亲信的进候,他才明白,太子离开长安的真正原因。
也明白了为什么自古以来,太子那么难以顺利接掌皇位。
根本就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这涉及到更加深层的皇帝之权和储君之权的隐隐相争。
王玄策本就十分聪慧,跟了李言一段时间,又追随了皇帝十多年。两个立场分别待下来,他早已发现,处在皇权最核心的皇帝,对任何人都不会相信。
对任何人都抱以怀疑,对任何人都有着深深的戒备。
太子若在长安,不是被皇帝利用来平衡朝臣,就是被群臣利用来制约皇权,两方都想把太子当做棋子,两方却又都不会完全信任太子,反而会极大限制太子的实力。
自古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而太子就是那个不能做贼,只能防贼的存在。
在这种艰难的局势下,就是神仙也难保不失,何况还要在这种处境待上不知道多少年?
太子高瞻远瞩,以极大的格局和视野,化被动为主动,跳出龙潭虎穴,转战外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