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侯君集是天然的一个阵营。
侯君集一说明来意,阿史那云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下来,表明会在朝会上帮忙呼应。
虽然觉得胜算不高,可阿史那云也是愿意争一争的。
一来,做为突厥人,在长安城属于少数群体,像阿史那思摩、葜必何力、执思失力等突厥降将皆抱团求存,并以和大唐太子联姻的阿史那云为首;
二来,他们和朝庭最紧密的联系便是东宫,若是嫡长孙继位,他们和大唐的关系便会更近一步。反之,其他皇子继位,他们就会被边缘化,和西域降臣一个待遇了;
最重要的是,以侯君集和东宫侍渎群为主的势力对他们的接纳度和包容度最高,有这些人在,突厥降将群体就有依靠;若是侯君集和东宫侍渎群被新君一扫而空,突厥人就没有了依仗。
大多数突厥人降唐,不过是暂时依附,在他们心中,最终还是要回归草原的。
要是草原现在四分五裂,他们早就脱离大唐,回到故乡生活了。
只可惜,李言所带领的新突厥汗国现在是强大而统一的整体,而且表面上还是由颉利独子施罗叠在做大可汗,他们这些人都曾经背叛过颉利,被突厥汗国所仇视。
一旦没有了大唐的保护,这些人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即然回不了草原,那就要在大唐有一席之地,出面争一争,即便最后结果依然改变不了,至少显示了力量,让大唐的皇帝不敢轻视他们,从而给他们更好的待遇。
他们的根在草原,大唐留着他们,大家都清楚,还是为了将来图谋草原。相对于大唐内部派系势力,他们这些待在长安的突厥人,对皇权来说,最为安全。
没有内部势力的呼应,他们不足为虑,皇帝只要解决了内患,他们自然无能为力。
所以,他们也不怕事败后,被新君秋后算帐,反而更大的可能是新君还要拉笼他们。即然事成事败,都于已无损,那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能这么近距离的参与大唐核心事件的机会也不多。
阿史那云就一口应下,并承诺去找其他突厥降臣在朝会时一同助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