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自己授意房玄龄提出财产分割谏言之后,无论表面上那些人做的多么的天衣无缝,李世民心里都清楚。
这不过是自己的利用价值已尽,世家大族不想和自己多做缠斗,从而采取的极端行为。
若是李世民有李言纵观历史的视角,他就知道,后世的大清王朝,有一个和他长的很像的四哥,和他的命运非常相似。都是在需要的时候被选中承担重任。用完后,又都被无情的丢弃掉。
李世民没有去查幕后凶手,也没有去责怪练丹的李重山,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有惊动任何人,更没有把自己的出事弄成一件案子,就当做是自己贪图丹药,以致身体崩溃的结果。
正因为知道这是整个世族的选择,所以李世民没有做多余的动作,和康熙对待死鹰事件一样。
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自己走后,大唐的江山交给谁,继任者要能获得朝堂的支持,还要不引起世族的强烈反对,同时还能肩负起和世族斗争的重任。
经过这段时间朝堂对于储君的争夺,李世民已经发现,世族们虽然容不下自己,可对于哪位皇子继承储位却有极大的分歧,这代表着世族内部并没有太过属意或者排斥的皇子。
无论谁上位,都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世族高层才没有决定下来,而是任由下面的人慢慢博弈。
也是,那群真正的幕后大佬们,只看重主要矛盾,至于谁继承皇位,不触及所有世族的共同利益,他们并不在乎。
李世民察觉到那个群体的真实态度后,就开始从容考察诸位皇子,做出最后的决择。
其实大多数的皇子,像李佑、李愔、李恽、李贞之流,并不在考察之列。李世民一一接见,不过是和自己的儿子们做最后的告别,因为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单独相处的机会了。
顺便用众多皇子,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
而第一天的李恪被否决掉之后,李泰的冲动之言,让李世民看到了这个儿子心狠手辣,为登皇位不择手段的一面,李世民忽然间就十分厌恶这个平时喜爱的儿子。
把重心倾斜到了最后的嫡子李治身上,若是李治不堪托付,李世民真的不知道要把皇位交给谁了?
李治来到龙榻边上,看着往日英明神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