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和状态,当时天下的格局和朝堂的形势。
还有王朝接下来的发展和需要,甚至皇帝临死前的一次态度的改变,都有可能将之前所做的一切,全盘否定。是以,就连皇帝自己,也无法早早确定。
就如大清时的雍正皇帝,为人性格强硬,眼里不揉沙子,颇为极端。说的好听点儿,叫坚刚不可夺其志;说得差点儿,就是为人刻薄寡恩,不能容人。
左传有言,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朝庭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往往并不完全以先皇帝的意志为主,而是以天下发展的阶段和下一步的客观需要为主,只要不是昏庸之君,就会以社稷为重。
康熙晚年倦怠,为了维持十全老人的圣名,放纵朝庭和地方史治败坏,国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豪强欺压乡里,整个国家已经到了不改变,就会衰亡的程度。
此时正需要一位性格坚韧,不畏强权的皇帝,来好好整束一下混乱朝纲和溃败的吏制,解决一下历经百年的积弊。
这不但是康熙个人对于江山千秋万世的传承需要,也是以爱新觉罗氏为核心的统治高层的共同需要,所以性格强硬的胤禛应时应势而出,他的执政是肩负王朝在关键节点上的兴衰荣辱之重任。
是要趟深水区,要啃硬骨头的
要知道原本胤禛在朝中的支持者就少,若不是获得了统治核心的全力支持,就算康熙传位给他,他也做不稳,皇位绝不仅仅只是凭着上任帝王一纸传位诏书就能安坐的。
历史上皇帝亲自选出继承人,而没有获得整个统治阶层的认可,被矫诏赐死,被流放自缢,莫名其妙的掉到河里被淹死,被宫女差点勒死,被宫外的疯子闯进宫里差点砍死。
甚至被迫躲在后宫三十年不得上朝,被养生的红丸给毒死,各种各样的死法,千奇百怪。若是不知道的,几乎不敢相信,这些离奇的死法竟然都发生在九五之尊的身上。
可见皇帝的遗旨,若是不能代表整个统治阶层意志的时候,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所以,李世民也不得不考虑世家大族的态度。
对于这次的意外事件,李世民心知肚明,尤其是发生在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