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相接。
现在看来,世家推出来的继位人选,还是李泰。
李承乾和李恪这两个最年长的,从一开始,就是为王前驱的角色。只是李世民在贞观一朝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也把握了一定的主动权,小心的以李泰为掩护,暗中培养李治。
在最后时刻,用李治取代了李泰。
而李治之所以能顺利上位,在于他和李泰的区别,并不在太大,总的来说,都是世家的们选择范围,只是李泰和李治是世家群体中不同派系的选项。
李泰是以萧禹为代表的老牌世家拥护的对象;而李治是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新贵世家的扶保目标。
李世民的胜利,不是皇权对世族的胜利,而是世家群体中少壮派系对老旧势力的胜利。
无论谁上位,都是世族的胜利。
只是世间万物,自有其运转的法则,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谁都不能为所欲为,谁也不能失去天敌!
皇权所代表的天下百姓,和世族所代表的权贵阶层,本来就是相生相克的矛盾存在。他们即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也是相互制约必然需要,任何一方都无法消灭另一方。
当一方彻低失去制约本方的时候,相对立的那一方也无法安然存在。
历史也是如此,世族的贪婪无度,虽然战胜了皇族。
可最后却被其无止境臃肿庞大的体形所拖垮,受到反噬,迎来了黄巢之乱,致使‘太极殿上狐兔行,绮云宫前荆棘满;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两败俱伤啊
世族最终败给了自己。
和汉朝末年,晋朝末年,宋朝末年,明朝末年的皇权和世族相争的结果如出一辙。
想通这些后,李言也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涌上一股深深的无力之感。皇权与世族之权的相争,估计也是历史周期规律的一个环节,甚至有可能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可是看明白又能怎么样?
看得越明白,李言对那种根植于人心深处的欲望的体现,就越是无可奈何。
李言看懂了这些,其实已经知道了如何破局。只是,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即便能破局,也只能带来一时的重新洗牌。等到自己离开,要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