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贤王打仗向来以多欺少的用兵习惯,突厥来偷袭,最低也得动用超过五十万的兵力。”
“就算灵州的所有军队加上薛延陀部的人马,也不是对手。”
“若是夷男知道,只会拨营西撤,继续躲避,那大唐就要独自面对突厥大军;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相互残杀,多少也能消耗一些草原上的力量和元气,总比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大唐要好。”
“阴山离灵州只有六百里,骑兵一日可达,若是老夫没料错的话,现在薛延陀部已经败了,根据时间上来算,等到明日长安就会收到李道宗的军报了?”
李靖的观察确实很仔细,但有一点儿他没有想到的,并不李言用兵不行。试想一个头脑精明,政治手腕高,人生阅历丰富的人,排兵布阵也差不到哪里去?
何况在草原上,李言有充足的时间和试错成本去培养军事才能。
之所以在打仗上看起来有些粗糙,一个是草原上大量中层将领没有受过教育,思维简单。让他们提刀砍人没关系,这是生存的本能,基本上有手就行。
若是执行什么分进合击,运距离偷袭,诱敌深入等这些复杂的战略企图,则是十分困难。
再加上李言也有意让其相互消耗,这样可以大规模的减少可用战斗力,后世蒙元和大清,对于草原游牧民族,也会通过人为减丁的方式来消弱其威胁。
这种情况和中原的人地矛盾是一样的,每当人口远远超过土地供应的时候,就会通过战乱的方式,为整个社会减轻负担。草原其实也是一样,人口过多,必然发动各种对内或对外战争。
李言不忍亲手举起屠刀,只好通过扩大蛋糕的方式,并且在兼并异已的同时,采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减丁策略。
一番良苦用心,是大唐这些君臣打死都想不到的,李靖尽自聪明,也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
此时听到李靖对于前方战事的推测,房玄龄之前的精气神像是被抽走了一般,浑身瘫软下来,脸色难看的说道:“若是这样,那就只剩我大唐和漠南部了。”
“敌强我弱,大唐根本就没有资格决定是战是和,虽然右贤王提出了议和的条件,可那时候大唐还有一战之力,突厥也不确定是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