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原来是太子殿下打了胜仗,顿时松了口气,喜出望外道:“陛下,这夷男不臣之心已久,遭此大败,其嚣张气焰也能得到扼制,这是好事儿啊,陛下何必生气?”
“好事儿?”
“君集,你真是糊涂了”
李世民脸色一板:“夷男虽然桀骜不训,不当人子,可他毕竟是我大唐的臣子,麾下军士也是我大唐的将士,就这么一战损失十六万骁勇善战的骑兵,实在是让人心疼啊!”
“在葜必何力被消灭后,薛延陀就是草原上唯一能抗衡突厥汗国的存在。”
“夷男擅自出兵,遭此大败,而突厥经过这一系列的大战,实力会迅速膨胀,两边实力悬殊,右贤王就更难压制了”
房玄龄也在后面补充道:“夷男还肩负抵御西突厥的责任,他的实力消弱严重,会导致西突厥将注意力放到东方来。”
侯君集这才反应过来,他和李世民、房玄龄得到的信息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判断结果迥异,在知道右贤王是太子殿下的情况下,突厥的胜利其实就是大唐的胜利。
再不济,草原东西两部相互消耗,死得都是敌人,也会大大减少对大唐的威胁。
而缺少这个关键信息的大唐君臣,就会得到这是大唐灾难的推论。
侯君集在暗暗警告自己,看来要在心里删除右贤王就是太子殿下的先入为主。
不然就自己这样的表现,迟早会露出马脚的。
“皇上说的是,臣的心思还停留在辽东,没有转移到草原上来。”
侯君集给自己找了个借口,然后说道:“陛下,臣倒是觉得,这一战对我大唐并非没有好处。”
“您想,之前房大人还说过,我大唐最怕的就是夷男和右贤王联兵一处,共同对付我大唐。经过这么一场大战,两边撤底撕破了脸,就算想联合,也办不到了。”
“而且夷男这几年在我大唐的庇护下,肆无忌惮的向西北扩张,实力已非同小可,地盘更是扩大了数倍。其不臣之心,也是来自于其实力的膨胀。”
“经此大挫,夷男必然不复之前的张狂,反而更有利于朝庭去约束他。”“在臣看来,一个衰弱的薛延陀,比强大的薛延陀,更符合我大唐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