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面搜机宜
“不然,兵凶战危!”
萧禹站了出来,断然道:“我大唐立国近二十年来,几乎年年有战,现在又背上了西部草原这个包袱,国库已然入不敷出,而且士卒疲敝,根本就没有能力再去打一场硬仗。”
“突厥不是随手可平的小势力,仍然占据着草原东部,有控弦之士数十万,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臣坚决反对大唐出兵,让百姓们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吧”
萧禹在前朝就是杨广的宠臣,对于直接导致前隋灭亡的高句丽没有半点好感。
突厥入侵以来,整个大唐最高兴的就要属萧禹了。
几次在府中吃饭前,萧禹都在心中悄悄祭奠一下杨广,向他传达这个好消息,希望杨广在冥冥之中保佑,突厥早点将高句丽给灭亡了,好出出这口恶气。
岑文本随后举着笏板上奏道:“陛下,颉利豺狼心蛇蝎性,以前就年年侵入我大唐,还曾在武德九年,打到我京畿长安,如今又侵入高句丽,实属罪大恶及。”
“我大唐是宗主国,决不能看着颉利的恶行无动于衷,该当制止这种行为。”
岑文本的态度明确,但又有所保留,只是说制止,却没有像魏征那样明确的要求出兵。
长孙无忌见状说道:“萧大人言之有理,我大唐现在百废待兴,重心在西域,而且国内的各项改革正是推进,和颉利的战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
“是以臣不建议在这种情况下,让大唐再次陷入战端。”
长孙无忌虽然知道了李世民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赞同的,而且这时候,李世民也需要一些反对派的力量,这样即便最后干涉,也会显得做出这个决定的不易。
随后众臣们纷纷发表意见,武将们大多对高句丽没有好感,但也都渴望建立功勋,是以多是赞同出兵。
而文臣们多是忧心国内的改革,希望以稳妥为主。
眼看大家吵吵嚷嚷,你说你的理,他说他的理,李世民的眉头也皱了起来,看向文臣前列的房玄龄。
房玄龄知道差不多了,上前奏道:“皇上,突厥侵入高句丽已有月余,受到高句丽的坚决抵抗,所谓伤敌一千,自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