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动大唐,就别回国了。
高恒权来到大唐已有十多天了,并不受大唐君臣们待见。
这些原因,所有人都知道,前隋就是因为高句丽而灭亡的,虽然是杨广自做自受,但举整个中原之兵,依然打不下偏安一隅的高句丽,反而还把自己拖的亡国了。无数将士战死在辽东前线,高句丽对这些战死的军士们都是不予理采,暴尸荒野。
这不是隋朝和杨广的事情,高句丽已经成为整个中原大地的一块耻辱了,大唐没有出兵去灭了高句丽已经不错了,怎么可能还会去帮他?
现在突厥攻打高句丽,大唐君臣百姓无不觉得极为痛快。
是以高恒权来为高句丽奔走,无论是在鸿胪寺,还是礼部,两位仆射那里,都是不受待见。
是不过,高句丽存亡是小事。
大唐的君臣们却是不想看到颉利将手伸到东北,在大唐所有人的心中,高句丽就是待宰的羔羊,也就是大唐之前将主要精力放在北方突厥的身上了。
之后又忙着攻略西域,收服草原西部,还有内政改革,实在腾不出精力去顾及小小的弹丸之地。
可以说,只要大唐这些事情告一段落,李世民第一个带头就会搞定高句丽的。
高句丽是个半岛类型的国家,两面靠海,南边的新罗百济又是小势力,没有后方,对其威胁不大,只有北边与陆地相连,东边是大唐,北面是突厥,是以主要外患都在北方。
其在北部边疆一共有两道防线。
最外一层就是以辽东城为中心,以盖牟、沙卑等城为羽翼的北部辽水防线。
然后就是以新城、国内城为核心的第二道防线。
这也是高句丽最坚固的一层,一旦突破,都城平壤就将直面突厥,平壤一失,高句丽也就等于亡国了。
经过一个月的战事,眼见突厥攻入腹地,高句丽也受到极大的破坏,李世民觉得差不多了,所以在前一天招集几位重臣在承庆殿通过了干涉辽东战事的决议,这才在朝会上走程序。
此时高恒权见大唐终于将高句丽的事情提上朝堂,为求能打动大唐君臣,神情之凄婉,言词之恳切,让人闻者伤心,见者流泪,仿佛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