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了任何对这里感兴趣的人,认为区区贫瘠之地,也不值得攻下来。
或者也可以换一种说话,每次都不用攻就征服了,所以也不会有人大动干戈。
只要愿意上贡,就可以留着他,还省得管理了
而李言恰恰是想利用高句丽这种特殊的生存方式,将此地完全占下来,把原本这些地方上的人一鼓脑的迁徙到大草原。
表面上是给突厥补充人口和实力,实际上是三韩之地空出来,然后让大唐占据,再把内陆人口慢慢往此地补充,真正的做的将这里完全纳入大唐的版图。
李言有几千年的视角,经过后世信息大暴炸时代的洗礼,知道征服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方式也会不同。
对于西北,采用分封制,慢慢汉化融合;
对于大草原,靠播撒血脉掌控,扶弱锄强分化瓦解,分而制之,能管得了一时,却无法永久。一旦内陆王朝衰败,依然会摆脱,反过来威胁中原。
这谁也没有办法,古代拥有绝对优势的机动化力量掌握在游牧民族手中。
只有到热兵器,才能取而代之,现在只需羁縻即可。
可对三韩之地,李言看得很重,不容有失,同时也对文化影响没有太大的信心,这里的人总是能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然后编造出一套思想来蛊惑自己人。
据说三韩才是世界的发源地,整个地球都他们祖先遗失的领土?
所以,与其用那些精细化的措施,不如直接简单粗暴将所有人全都给搬家,在草原上划出一块‘肥沃’的土地,让他们生存好了。
颉利这时被李言的提议打开了思路,果断的放弃了西南两面的阿史那云和葜必何力这两块难肯的骨头,注意力开始朝东南转移。
派人将辽河一带的地图给找了出来,颉利当场开始查看起来,最后抬头询问李言:“这里地方虽然狭小,但国力却是不弱,能抗住当年炀隋帝百万大国的连翻轰击,也确实是不容小觑。”
“我们现在最多只能动用十五万骑兵,能拿得下这里吗?”
李言自信的一笑:“可汗不必忧心,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实是借战争来解决国内的世家军权过盛的问题,不然十个高句丽也被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