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云不但是侧妃,而且还是胡人。
就凭这一点儿,她就永远无法替代海棠的正室身份,阿史那云生的孩子,也不可能取代海棠生的孩子。
李言是储君,未来的天子,这件事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关乎皇室血统纯正,还有朝堂权力结构的大事,代表了无数人的前途和命运。
若是李言含糊不清,那只能是在海棠和阿史那云之间制造矛盾,让两人处不好关系,久而久之相互敌视。海棠和阿史那云背后都站着各自的强大势力,弄不好这两大势力就会给李言带来头痛的麻烦。
所以李言才会让张玄素带话给海棠,阿史那云母子并不能替代她们的位置。
而将阿史那云的孩子起名权交给突利,实际上就是默认,这个孩子可以姓阿史那氏,继承突利的香火。当然,在李言这个务实的人看来,主要是继承突利的部族。
以及未来的草原
若是孩子姓李,那他就很难被草原民族所接纳,哪怕是他生于厮,长于厮。在草原人眼里,他也是中原人,对草原来说,就是外来者,会被排斥。
而选择了姓阿史那氏,就模糊了两个民族的界限,他就更容易在草原上生存,被草原民族所认同。
一个姓氏的改变,阿史那云生的孩子就永远不可能威胁到海棠所生嫡子的地位,这样不但海棠可以和阿史那云和谐相处,而两个孩子也有各自的归宿。
一南一北,也可以放心相互依靠和扶持。
名份已定,两个妻子背后各自所属的势力,也能形成默契,相互利用和包容。
实际上阿史那云和突利对这个孩子未来能不能继承大唐帝国并不看重,他们生于草原,长于草原,这里是他们的家乡,是他们的根,他们骨子里是热爱这片土地的。
他们更想让自己的世世代代,在草原上生活。
若说之前,是突利在帮李言的话,那阿史那云的孩子一个姓氏的变更,就变成了李言对突利父女的帮助了,突利为了回报李言,必然会尽心培养那几个侍读。
这是一种上位者之前的交换和默契,何况这些人一旦成长起来,也会成为中原和草原之间的联结纽带,未来都会拼了命的去保护自己的女儿和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