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做皇帝才几年,做将军都十多年了。”
“太子还是守在京城,替朕守卫后方吧”
经过昨晚的一番坦诚的交流,李世民知道儿子的天资和智慧后,更是不想轻易让太子涉险,万一太子有所不测,那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交给谁呢?
李世民话音一落,几位宰执之臣马上开始劝阻起来。
其他人还好,都在分析利弊,而魏征却是个火暴性子,大有皇上不听劝荐,就撞死在大殿上的架势。
见此情形,李言就知道,完了,自己这次是没得选择了。
李世民虽然看似态度坚定的在否决,可话语里并没有拍板,将事情敲死,明显给接下来的争执留下了余地。
而之前只是委婉劝荐的房玄龄和张玄素,也使用了魏征的方式,拼死反对,再加上长孙无忌不便表态,岑文本又声泪俱下,深谙权术的李言就知道,留给自己的余地已经不大了。
忠与孝摆到自己面前,主动和被动结果却是天差地别,给人的感观也是不同。
即然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场面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有些人明明愿意,却要装做不愿意;有些人明明不愿意,却要装做十分情愿。
“父皇,三弟半年前还亲自跑了一趟绥州与颉利面对面的争锋,都没什么事情?”
李言深吸一口气:“何况儿臣只是去见下突利,替父皇安一下他的心,这样就能为大唐接下来的定襄会战中,减少好几万的敌人,即便是冒点儿风险,儿臣也觉得是值得的。”
“父皇身为大唐天子,在这种时刻,更是应该坐守长安,未可轻动,更不该擅自冒险。”
一方面是情势所迫,另一方面李言也有些后悔,悔不该一时冲动,睡了阿史那云。
现在人家父亲找上门来,李言又怎么能逃避呢?
李世民和朝臣们不知道这里面的关节,自己却不能装糊涂。
早晚要给突利和阿史那云一个交待,若真是等到打完定襄会战,突利被任命为定襄郡王,自己就更尴尬了。
女人果然不是随便可以睡的,善后太难了。
而长孙无忌虽然舍不得让太子冒险,但他更不愿意让李世民出马,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