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李世民将自己代入当时汉高祖的处境中,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处理,依自己现在的智慧,都无法想出比高祖当时的处理,更加妥当,更加周密,也再加完善的办法了。
若是高祖一意孤行,非要传位给刘如意,后面的情形虽然没有发生,但李世民可以想像的到。
远得不说,就说离自己这个时代最近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死,其子宇文斌即位为皇帝,是为宣帝。
此时北周政局非常不稳,宣帝死,其子年仅八岁的宇文阐即位为静帝,两年后,在刘方、郑译、高颖等人直接策划下,国丈杨坚迫使静帝退位,擅夺了女婿的江山。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
这就是发生在五十年前的事情,太上皇李渊那时候刚好十五岁,可是亲眼看到这一幕发生的。
由此可见,汉高祖和张良是何等的睿智和高明,开汉四百年之张子良,名不虚传啊!
李言犹自钦佩的说道:“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汉高祖和子房先生的英明。”
“吕后执政的十五年里,抚民以静,轻徭薄赋,鼓励农商,在政治、律法、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全面为后面的‘文景之治’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通过各种手段,压制功臣集团肆意扩张实力,加强中枢集权,巩固朝庭权威,可惜吕后的行为虽然于国有利,却大大的得罪了功臣集团,以至于在她死后,功臣集团强力反扑。”
“不但将吕氏在朝中的掌权者一扫而空,还将吕氏一族尽数诛杀,未免将来被报复,以不合继承礼法为由,将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一并斩杀,从诸侯王中挑选了宽厚仁慈但性格软弱,可随意被众臣们掌握的代王刘恒继位。”
听到这里,李世民忍不住的怒斥道:“胡说,分明是吕氏欲为乱,周勃陈平等中臣奉汉高祖遗命诛除乱贼,史笔如铁,人言滔滔,你怎么可以胡说八道,为妖后正名?”
李言知道,现在的史书上对吕后都是一边倒的讨伐之声,几百年来,没有一个人敢为吕后翻案。
于是正色道:“父皇,吕后当政的十五年里,大汉治理的如何?”
“虽然她确实做出过贡献,父皇也不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