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于那些趁势而起祸乱天下的反王,而在于朝庭和统治者能否治理好天下。
让这个世道海清河晏,让无数的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
所以李世民当了帝王后,宵衣旰食,殚精竭虑,一刻也不敢懈怠,战战兢,一个囫囵觉都没有睡过,整天扑在朝政上。
对外,在大唐遇到灭顶之灾时,以皇帝之尊亲自去便桥,拦住突厥肆掠中原的铁蹄。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儿子去反贼的营中为质,并封疆割地许官赐爵,软化罗艺的造反决心,为朝庭争取时间。
对内,包容那些老臣的倚老卖老,在朝堂上搅风搅雨,撺掇着自己儿子们相互残杀,容忍萧禹和魏征这样的倔强脾气,整天骑在自己头上指指点点,约束着自己的言行举止。
这步步的退让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千金买马骨,以身做则,让才能之士都能效仿自己,群臣群策群力把江山治理好,而不是去挑动矛盾,扯旗造反。
但就这样,燕郡王罗艺、庐江王李媛、义安王李孝常、长乐王李幼良等接连造反做乱,甚至这些人里还有本应成为皇族羽翼的李氏宗亲们,他们不是为了天下百姓,纯粹是为了自己的野心。
可以说李世民无时无刻的不在想着,怎么样让江山永固,永远在李家的手中,而不是未来被其他的世家大族或者地方反王们所取代。
李言提出的疑问,李世民早就想过无数遍了,由其是那些完成了大一统的王朝,为什么他们守不住,项羽和曹操就算了,李世民自认自己能力在他们之上。
提到赢政和杨坚,李世民就有点踌躇了,这两人建立的王朝,和在他们当政时期王朝的强盛程度,都不是现在的大唐所能比拟的,李世民自觉这两人都不是昏君,不然也不会取得那样的成就。
可连他们都守不住自己的江山,自己行吗?
前两者至少没有在活着的时候,把天下搞定,可后两者呢,不但完成了大一统,还治理的颇为强盛,可前脚撒手人寰,后脚天下就乱了,是继承人没选择好,还是江山本身就不牢固呢?
胡亥还好说,时间太远了,历史上记载的就不是个好东西,更是勾结大臣擅自篡位的。
可杨广之事就发生在自己的眼皮下,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