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政绩,抓住一些缴获,就和一个手握军权的将领斗了起来。
侥幸逃脱后不来找自己,反而在深夜找到了蜀王,结果被蜀王利用,死得不明不白。李世民对程蕴良的下场没有半点同情,自己给他的已经够多了,不是哪个大臣都有机会进忠烈祠,永享供奉,福荫子孙的。正因为里面有侯君集的事情,自己才这么大方,给他一些补偿。
可程蕴良不甘心躺在忠烈祠里,想利用蜀王,打倒侯君集,重新回到权力场上,继续风光。
飞虎军里一百万贯只够买一个四品的中郎将,而侯君集的正三品十六卫大将军,还有从一品的国公爵位,又值多少钱,岂是区区一百万贯能买到的。
程蕴良还是太年轻了,少年得志,骤居高位,有些得意忘形。对于权力场上的事情根本就不清楚,官场上有明面的一套东西,也有暗底下的一套东西,私下的那一套往往更重要。
三品以上实权官职,哪里是立功就可以升上来的,那些位置都是权力稳定的需要。
忠诚和能力是第一位的,正直和清廉都是次要的。
而偏偏侯君集的忠诚和能力都是顶尖的,是李世民权力圈子核心的一员,更是目前李世民稳定江山社稷,巩固权力的重要一根支撑。
他哪儿是东宫的柱子,是自己太极宫的柱子,自己岂能任由程蕴良和李恪毁了他。
况且,李恪并不是基于国家安定的考量,而是出于攻击太子的权力斗争需要,眼界窄了不说,选择的目标,使用的方式也十分的愚蠢,所以失败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这段时间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底下竟然酝酿着这么汹涌的暗流,而这些情况自己都没掌握,这让李世民十分的懊恼,觉得自己做了皇帝后,过于注重讲究正大光明了,以致于对形势的把控,隐隐有些失控。
这是李世民不能接受和容忍的!
想到这里,更是坚定了要把百骑司运行下去的想法,不但不能废除,还要充斥力量,加大投入,增加自己的耳目,扩展更多的信息渠道,加强对形势的掌握。
可马宣良明显不是干这种事情的料,朝中有什么人能当此任吗?
李世民思索了半响,一转头,忽然看到地上跪了一个人,这才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