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李言的感悟下
可李言深知,李世民是支撑李唐帝国的擎天之柱,毁掉容易,可江山社稷,万千生灵,这么大一个摊子怎么办?
毁掉原来的柱子,就要立一根新的柱子!
毁掉了原来的,自己又撑不起来,那么头上的大殿就会轰然坍塌,大唐帝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乾坤倒转,生灵涂碳,天下大乱,那时候还谈什么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的障碍不在李世民,也不在时间,而在于李言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撑起大唐江山。
这么一个泱泱大国的治理,事情太多了,四周的外患和敌国,百姓的生存和发展,中枢的权贵世家,地方的豪门望族,各阶层的矛盾调和,各民族的和谐容洽,相容共生。
思想的统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还有随时可能发生的天灾人祸,和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基本保障等等。
这些问题哪一个,都比和李恪李泰那些兄弟们争嫡来得复杂和艰难。
现在想想,诸子争嫡还是最简单和容易的一关,大清王朝的时候,李言胜得太侥幸了,幸好只待了十天。若是时间一长,疆域庞大的清帝国,非让李言给弄得四分五裂,乱七八糟的。
治理一个国家,哪有那么简单?
李言知道,后面雍正时期的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整顿吏治,整理旗务,才是真正的硬骨头,更不用说西北的准葛尔叛乱,康雍乾三朝帝王,打了七十多年才平定下来。
这些都不是当时的李言能应付的下来的,而此时大唐面临的问题,不会比大清的时候少,因为交通的不便,生产力的落后,还有几百年实力堪比王侯的大世家们的存在,问题只会更多。
李言现在想想都感到吃惊,李世民是怎么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打造出那么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共生的强盛帝国的。
各种社会矛盾都是怎么解决的?
迫在眉捷决定大唐命运的倾国战争和朝庭内部的各种伺机待变的利益集团,这些都如同一座座大山一样,沉重的压在李世民肩膀上,李言虽然不担主要责任。
但只要有心,就能感受到那种山雨欲来、大厦将倾的窒息感。
远得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