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做了这不仁不义之事,都说屁股决定立场,现在李世民又成为了当初的李渊,自然不想自己儿子们像自己兄弟们当年那么残酷了。
若是嫡长子能扶,他会尽量的扶持嫡长子继位,理顺继承制度,让后世的子孙们学着儿子,而不要学自己。
在这一点儿上,李世民的心事房玄龄自然清楚,而他做为一个大国宰辅,也不想每次帝位的传承都搞得腥风血雨的,传到后世,也不是什么好名声。
而且这些剧烈的变动和意外,往往也意味着国家并未完全安定下来,他们这些人离明君和贤臣还差得远呢?
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臣子们,一心想辅佐李世民打造一个盛世大唐,又何尝不是想向后世证明,他们拥护李世民上位,不是为了个人心中的私欲和野心,而是为了天下安定,他们更能治理好江山。
出了承庆殿后,李言一边往外走,一边思考着,自从候君集回京后,李言自己也感到了权力的失衡,也在想着辙,该怎么处理眼前的危局,没想到李世民这就出手了。
估计也就是事情不凑巧,刚刚好儿碰上了,不然,李世民断然不会这么着急的。
看来,这次的脸是肯定是要丢了。
虽然在李世民这里,他不会再怪罪,可实际上最后的‘废物军’一定会大大的影响到自己储君的声望,一个不懂军伍的太子,肯定会让很多朝臣们失望的。
不过好在,也只是会削弱一些影响力,在李世民那里不会失宠。
但侯君集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不然,一个程咬金统率定襄十多万边军,一个侯君集又掌着京城的半个禁卫军,又是好几万人马,这势力别说李恪压不住,就连李世民都会有些担忧了。
若是自己不主动减负,那就会逼着李世民去给李恪增加权力。
这不,还没怎么着呢?
李恪就白得一个襄攒左武卫军,执掌左屯卫军,名正言顺的插手军务了,若是继续下去,说不定把李泰也给提前弄了出来。
而这边,对侯君集深为了解的李言知道,此人虽然忠心耿耿,但却没什么头脑,是个无法无天的武夫,早晚还是要给自己惹祸的。他的回京表面上看是增加了自己的体量,实际上让自己变得目标更大了,需要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