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言的暗示,还是让李世民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李言假装闭起眼睛思索起来,过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李言说道:“儿臣与尉迟将军和程将军接触的都不多,对他们两人没有偏见,但他们即然被父皇任命为大将军,这份忠诚和能力自然是不必多说的。”
“两位将军任行军大总管,都是十分合适的”
李言略微整理了一下言词,御前奏对,可不能轻忽,刚刚不涉正事,就是父子交谈。现在议到边疆重臣的任用,可就是关系利害了,不能再口无摭拦。
虽然李言觉得李世民任命尉迟恭不太妥当,但如何说服李世民听取自己的意见,则十分考较一个臣子的进谏水平,哪怕自己是太子,在这种事情上,也不会比普通臣子要占优势。
不过幸好自己提前就对此有所准备,不至于太过突兀。
听着这种油光水滑的开头,李世民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他知道重点在后面,也不打扰,饶有兴致的等着太子的表现,甚至心中还微微有些期待。
作为皇帝,从朝中栋梁的宰府重臣到精于世故的基层老吏,李世民接见的都数不清,心中自然对各个层级的官员们怎么面圣心里有个谱,自己的太子,会处在哪个层级呢?
这让李世民十分好奇,他又会怎么完成这场君前奏对呢?
李言没有察觉到李世民心态的变化,一边思索着一边说道:“儿臣倒想起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一段典故挺有意思的,若是父皇有时间,儿臣可以和父皇一起探讨一下。”
一听这种方式,李世民虽然面无表情,心里则是暗赞一声,太子小小年纪,却如此聪慧,知道这两位重臣,无论提谁否谁都不是很合适,很有可能就得罪了另一位,所以借着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说了自己的建议,又没有直说。
具体如何决择,全看当事人自己的感悟了,可以说进退两便,左右逢圆,也没有后患,端的显水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