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李世民的良苦用心下
杨广灭陈还有兄弟秦王杨俊一起分功劳,而李世民为了避免杨广代杨勇,自己代李建成的覆辙重蹈,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其他人,他为李承乾准备的可是独一份的荣耀。
不然同岁的李恪,还有小一岁的李泰,同样可以担任此职。
可见,李世民当时是真的宠爱李承乾,而且也不想让前代旧事重演,想为大唐后世竖立一个表率,告诉世人,太子不是摆设,做了太子储君,是可以顺利继位,治理好天下的。
做为同样做过大国帝王的李言当然,李世民人为拉高太子的分数线,对于下面的皇子们,又何尝不是一种爱惜,正因为李承乾太过无能,搞得下面有才能的兄弟们个个不服。
李承乾的天板过低,以至于其他兄弟们稍微冒下头儿,就要受到李世民、长孙无忌、还有朝臣们的严厉打压,不得不趴得更低,来凸显李承乾的存在。
李承乾要是水平高一些,哪怕威望高一些,其他兄弟们就可以放心的为国效力。
假设,若是李世民是李渊的嫡长子,而李建成是次子,那么整个局面就完美了。
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是绝对容得下才具平平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李建成和李元吉面对强势且能力凸出的大哥,也不会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会心甘情愿的做好一个亲王辅助兄弟治理天下。
而李承乾在此次考验中,显得柔弱不堪,李世民只好放弃了这样的打算。
大唐后来对突厥一战,缺失了这个最具份量的主持,李世民宁可空缺其位不派儿子出场,毅然将灭突厥一战前线总指挥交给了六十岁的李靖来主持。
正是这一战,拉开了李靖和其他唐初名将之间的差距,成就战神之名。
而事实也证明了,李世民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果然出现了张宝相等将冒功,企图拥兵自重的事情。当时李世民在后方听说此事,派人将铠甲都从府库里搬了出来。
可见其对此早有预见,而且心里十分悲观。
幸好李靖年事已高,又无太大野心,最后被李世民派出了长孙无忌,以极高的政治智慧将这次危险化于无形,控制住了局面,不然大唐真的危险了!
而后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