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和李恪做为诸皇子最长的两位,照例站在文官之首,但心情却是格外的不同,李恪今天上朝是待罪之身,等会还不知道要面对李世民怎样的诘难。
而李言这段时间以疏离潼关关道之名,对东宫交待去潼关了,对潼关那边则是吩咐自己回京城了。
实则在潼关附近游玩了起来,潼关对面隔着一条河就是河东道。
潼关城地处黄河、渭河和洛水交汇处,早在春秋时期,就是东西两地的交通枢纽,水路要冲。位于潼关城东门外黄河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叫“风陵渡”。
风陵,神话传说中女娲氏之墓。
每天一早,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熙熙囔囔地朝风陵渡集结了。推车的,骑马的,赶牲口的,荷担的,负囊的接踵而来。
有的赶路,有的候渡,有的则已经坐在船头泛舟中流。
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杆起伏。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侧耳倾听,哗哗的水声,吱吱的橹声,高亢的号子声,客商的呼喊声,鸟声,钟声,汇成一片,古渡口两岸回荡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乐曲。
李言正玩儿的不亦乐乎,却接到薛仁贵的通报,今日要参加朝会,其实李言不在潼关也不回东宫,并非纯粹为了游玩儿,而是潼关设立关卡收税吞粮,得罪普通商户还无所谓。
可是这些大商家中,很多都和朝中权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般的小官也就罢了,李言也不怵,可却有一些朝中德高望重的功臣勋戚是李言也不想得罪的,这些人里很有多都是李言家的亲戚。
像李世民的亲弟弟鲁王李元昌,长孙皇后的堂叔长孙顺德,还有一些关陇世家大族的生意,虽然说发国难财不道义,但敢赚这种钱的主儿,无一不是背景深厚,无法无天的。
这些人可是什么都不怕的,他们不敢去找皇上,但却敢找到东宫堵着让李言放行。
虽然没有回东宫,但他却从薛仁贵处得知,有不下四五拨人找到了东宫。
所以李言只好两边都不待,像躲债一样到处躲着,但恒连是有联系自己的渠道的,至今没有传过来消息,可见李世民也乐于自己不在,将锅都往自己头上甩。
不过,付出的辛苦也没有白费的,几天下来,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