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李言是怎么知道这些少年的,估计也是随意而为之,不知道从身边哪些人嘴里听说的。不过就连自己的两大谋士都看不出来这些人有什么关联,太子会有什么特别的意图?
李世民也就没有太在意,太子身边有一些同龄的世家子弟陪着一块学习,也不是什么坏事。
今天正在和李言谈论那些关于经济战争的话题,说到一半,长孙无忌闯了进来,一脸兴奋的说道:“皇上,好消息啊!”
后面还跟着一脸忧虑的中书待郎岑文本,还有几个中书省的官员们,都是一脸的喜气。
两人适时的止住话题,李言对长孙无忌行了一个礼,其他人则是行礼见过皇上和太子。
“辅机啊!什么好消息这么高兴?”李世民疑惑的问道。
长孙无忌对李言点点头,然后说道:“绥州传来消息,和颉利的议和已经谈妥了,蜀王只用了一千石粮食和五百匹绢就换回了绥州城被掳去的三万军民,皇上,你说这算不算大喜事。”
“真的?”
李世民大喜过望,连忙接过长孙无忌手中的奏报,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匆匆看完,也是满意的大笑道:“哈哈哈,好啊!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这恪儿只用了这么少量的粮帛就把事件给办成了?”
“是啊皇上,这可是一件奇功啊!”
长孙无忌高兴的夸赞道:“原本皇上还准备了二十万石粮食,五万匹绢,而蜀王却只用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的代价换回了绥州城里的三万百姓,真是大功一件啊!”
“为朝庭节约了这么一大批物资,皇上可一定要重重的赏赐蜀王,以表蜀王功绩。”
李言心里微微一晒,长孙无忌果然老奸巨滑,不动声色的将李世民的先前的打算,和李恪现在的功绩做了委婉的对比。这一下显得李世民之前的提议就平平无奇了,反而在李恪的英明对比下,显得是那么黯淡无光,甚至有些昏庸。
你看,明明一千石粮食五百匹绵就能搞定的事情,你却要费二十万石粮食五万匹绢,幸好有蜀王李恪,要不然,就这一件事情,伱老李头儿就为大唐带来这么大的损失。
李世民原本愉悦的心情听到这里,忽然一窒,脸上的笑容都显得有些尴尬了,亢奋的心情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