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得。
锦衣卫刚刚建立,索事千头万绪,两位挥指佥事隔三差五的和找上门来请教,李言都会抽时间聊上一聊。
然后就是带着自己的十名侍渎,上午渎书,下午在校场练习弓马骑射,有时还和这些未来的名将们探讨一些经典战例,隔三差五的在校场旁边的树林里面开个烧烤聚会什么的。
一个月的相处下来,太子性情宽厚,仁义大度,体贴军士,很少板着脸训斥他人,慢慢的十名侍渎也和李言渐渐熟悉了,犹其是在校场上,大家不分彼此,比赛骑马射箭,有时候还组织侍卫们蹴鞠。
几个不满二十岁的才刚刚成年的少年,如同掉到了大学校园中,崇文馆里书籍如汗牛充栋,比任何一个世家的典藏都要丰富,李纲、陆德明、孔颖达等人都是学富五车,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
众人又都是学习的年龄段,尽情的吸收着知识,挥洒着自己激情扬溢的青春汗水,对太子的认同感更高了。
而李言在经营着自己的小势力的时候,朝庭里,历时一个多月,李恪北上绥州的谈判终于落下帷幕,虽然颉利向大唐索要三十万石粮食,十万匹绢。
但李恪用自己的胆略和智慧,仅用一千石粮食,五百匹绢就换回了在绥州战役中被掳去的三万军民。
消息一传回京城,顿时引起了朝堂中的臣子们的振奋,这一项就为大唐省了一大笔开支,那些蜀王一系的官员们喜不自胜的到处宣扬着李恪的功绩,相约去长安北门迎接凯旋而归的李恪一行。
而此时,李言也正在承庆殿向李世民汇报锦衣卫筹办事宜,李世民不时的询问两句。
实际上最近一个多月东宫的事情,李世民大体上都清楚,除了李言和两位指挥佥事商议锦衣卫内情的时候,其他事情恒连都是知道的,包括李言派出几十号侍卫到天南地北的去寻找年岁相当的侍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