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中任职,还是太子的东宫属官,以后必将成为太子信任倚重的武将,绝对算是高升了。
随后李言撒入大唐各地的侍卫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都回到了长安,虽然仍有很多人侍卫们根据李言提供的信息线索寻找无果,可依然为李言招来了近十人。
他们中间有几乎灭百济的刘仁愿和孙仁师;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领骑兵一百二十人平定了吐谷浑的席君买;出身勃海高氏,在高宗时期灭高句丽的高侃;
还有梁明帝萧岿曾孙萧嗣业,此前随萧皇后逃往突厥奉杨政道建立伪隋,原本就到贞观九年才会回到中原,在李言的寻找下,提前回来,这位也是贞观后期的名将,曾招降薛延陀咄摩支,参与讨伐西突厥、高句丽、回纥的勇将。
高宗时期干到宰相的李敬玄,李敬玄原本会被贞观年间的着名宰相马周推荐,进入崇贤馆,成了太子李治的侍读,现在依然进入东宫,只是成了李言的侍渎。
出身绛州闻喜裴氏的裴行俭,其父是隋左光禄大夫裴仁基,未来官至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攻打过突厥吐蕃,平定西域的名将,书法也好,是一名儒将,提拔过程务挺、王方翼、刘敬同、李多祚、黑齿常之等名将
还有粟末靺鞨族,蓍国公突地稽之子,高宗时期大破吐蕃的李谨行。
其中除了裴行俭和李谨行年龄稍小些,比李言还小一岁之外,其他人都比薛仁贵要大上一两岁,在十八九岁的样子。这些人有家道中落的世家子弟,也有家世不错的官宦豪门俊彦,还有生活困苦的庶族,普通人家出身的草根。
但无一例外,对于李言东宫的招换,家里族人亲眷们都将之视为一次飞皇腾达、家族兴旺的机会,解决了这些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的为太子效力。
李言看这群生机勃勃,志气高昂的少年,心里喜不自胜,看看这个,瞧瞧那个。
加上薛仁贵,正好十个少年,齐刷刷的站在崇仁殿的大厅里,李言心中豪气顿生,自己几乎将这些在贞观后期或高宗时期的名将全都揽入怀中,若是这样还平定不了天下,那李言直接找个石头撞死算了。
对了,还有那个怀才不遇的马周,这是个顶级的谋臣,现在估计还在泽州当助教呢?
现在算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