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朕就下旨让兵部从边疆调人,给你凑够五百之数。”
随后李言见李世民心情不错,又说道:“不过,这五百号人,常胜一个人肯定是管不过来。所以,儿臣还想从地方上抽调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将,来辅助儿臣管理,还望父皇允准。”
“嗯!”
李世民一听,就知道李言是想增加一些自己的力量了,不过想着自己将禁军的五千人都交给了次子李恪的亲信,如今长子身为太子,却只是增加了五百人,调几个将领帮忙管理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李言很是坦荡,没有私下找长孙无忌,而是直接找自己这个父皇,可见他确实是想真心为朝廷做点儿事。
所以李世民也没有犹豫,爽快的说道:“你心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说来听听?”
李言心里激动起来,隋唐时期战争不断,经过近三百年的乱世,没有了统一政权的压制,各方势力在自然竞争的状态下,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
除了在隋末和武德年间早已出人头地,功成名就的之外,还有很多直到贞观中期和末期,甚至于高宗时代大放异彩的武将。
里面有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有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有大败东西突厥的苏定方,更有在征战高句丽,吐谷浑,吐番等唐朝周边那些异族的李敬玄、席君买、高侃等人。
当然,限于李言现在的年龄关系,年龄太大的老将们都早早出头,自然不可能来给李言的锦衣卫做番子,年龄太小的有很多都还是娃娃。所以,李言只能找一些和自己年龄相当的,或者大不了太多的,早早的收到东宫,加以陪养,以后就是自己的班底了。
像后期大放异彩的薛仁贵和王玄策现在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少年,都还在老家渎书练武,也是刚刚成年,正渴望建功立业的年龄,召来东宫,稍加训练培养就能使用。
这些历史上的名将,肯定自带气运在身,又有李言的支持,很快就能暂露头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