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考虑到最广大的老百姓能否施行,而不是针对少量的特别善良或者特别邪恶的人。
子贡的善意,却使得鲁国好好的一项惠及广大底层苦难民众的善政,就这样被毁掉了!
子路救人而后受牛,则是在倡导一种规则,即善有善报,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
会鼓励更多的人去做好事帮助人
李世民略一思索就明白了李言的心思,眼里流露出赞赏的神情。
范兴为了向朝庭告警而弃城,为了制止胡人向百姓施暴而对敌人屈膝下跪,和子贡一样,本身是出于一片善心。
若是朝庭为此而网开一面,那么以后蝇营狗苟、胆小怕死之辈都可以去寻找理由,以范兴之前例为自己开脱,向敌人曲膝投降或者下跪以求活命。
那国家的法律对地方牧守的约束将会荡然无存,一时的不忍是舍大就小,遗患无穷!
饶了范兴,就会害了未来无数的百姓,范兴自己心里也是清楚的,所以他才会选择自尽,这就是范兴伟大的地方,忠义两全,唯一就是委屈了自己。
范兴情有可原,却罪无可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立一条好的规矩实在是太难了,难就难在要刻到人们的骨子里,更在于后续维护规矩的人要有大格局,不能因一时的得失,而自毁长城。开了一个先例,往后便是源源不断的破例,最后就是荡然无存。
实际上颉利的世子,机缘巧合之下,将范兴逼到了必死的天局之中。他以全城百姓相要挟,要求范兴下跪,除非是小人,否则无论谁处在这种境地,都是死路一条。
若是范恪守朝庭律法,罔顾全城百姓死亡,范兴就是那种为了个人名节而不顾百姓死活的自私自利的伪君子,和普世价值相违背,因为人们崇尚的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但若下跪救人,却又违背了朝庭律法,就像范兴不想跪却不得不跪,朝庭也是不想杀却又不得不杀。
李言小小年纪,却懂得这么深的道理,足以见到李言的学习之认真,基本功之扎实,并且能够学以治用,用一国储君的角度,去看待范兴之事,由其难能可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