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等到杨岌离开的时候,心里已经患得患失,是以不敢再轻视李言,万一他先择了做第二个吕不韦,那么现在的失礼,就会成为以后的麻烦。
只是可能此事对杨岌冲击太大,他一时半刻之间也拿不定主意,所以杨岌只是行了一礼,并没有和李言将话说透,礼数尽到,给自己预留了妥协的退路,就果断的退了出去。
他要慢慢时间去想,将这里面的轻重缓急,利弊得失都考虑清楚,然后再决定该怎么做?
李言的谈判方式,可是比后面长孙无忌的方式要高明多了,而实际上,长孙无忌也只是在用利益诱惑杨岌,等杨岌干掉罗艺后,也消失在剧中,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李言不知道最后杨岌的下场如何,但肯定是边缘化了无疑,再惨点儿可能就死了。
毕竟他先杀赵慈皓,后杀罗艺,将三姓家奴的卑劣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凡一个有见识的君主,都容不下这种人。
杨岌完全是将一幅好牌给打烂了,实在是有些可惜,在李言看来,杨岌此人缺乏高层眼光,不知道即便是投降,方式不同,待遇也会是天差地别。
三国时黄忠再三推辞,最后被皇叔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跪着请回去任大将,就连忠义无双的关二爷,和脾气暴燥的张飞都钦佩有加;而主动再三请降的魏延,却被众人所瞧不上,最后直到孔明身死还防范着。
吕布就更不用说了,妥妥的缺根弦!
而杨岌所做所为明显是在往吕布的路子上走,没有前途的。但杨岌的事情若是让李言参和那么一手,换一种操作手法,或许结局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全局中李承乾离开长安的机会几乎就这么一次,下次再出长安,就是被废太子后,发往蜀中了。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若是不干点什么,不符合李言的本性。
自己救杨岌一命,收降一个大将,大家是双赢的局面,自己离了杨岌照样平安无事,而杨岌离了自己,死路一条,说到根子上,还是杨岌划算啊!
李言一只手拿着春秋卷成一团,另一只手枕在脑后,翘着二郎腿,嘴角含笑,自己比赢异人的处境可好多了,杨岌也比吕不韦要容易多了,等于是白捡一个救命之恩。
李言相信,杨岌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