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性和生存能力。
而结束三百年乱世才三十多年的隋朝,很明显,无法短时间改变这种崇尚暴力的野蛮文化,而李渊的造反和李世民的上位,使得这种粗旷的风气更是得以保留和延续。
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文雅太子,在这种时代环境下,结果可想而知了,他的命运几乎是注定的,太过柔弱就是原罪!
李世民是不可能把融合了各民族的大唐江山交给这么一个性格温和懦弱的太子手中,这不亚于把祖上打下来的江山拱手送人。
当初李世民也特别喜欢这个长子,按‘承继皇业,总领乾坤’来期望李承乾,当然或许也暗含有自己的野心和期许。
可最后,依然不得不放弃真善良的长子,选择了又当又立假仁义的腹黑幼子李治。而凭心而论,李言个人也觉得,李世民的选择其实是没有错的。
此时原主的记忆在一瞬间涌来,都是李承乾为数不多的成长中的记忆,还好此时的李承乾年龄并不大,再加上古代人口流动,还有接触的事物都比较少,信息量不大。
而且李承乾在六岁的进候就到中山郡守边去了,人生短短几年的记忆都是边疆城邑生活的场景,脑中关于父母相处的画面都非常少。
按电视剧里面的李承乾这时候应该不小了,但实际上年龄并不大。根据李言查过历史上的资料,李承乾出生于武德初,现如今虚岁也才刚过十岁。
不过古人寿命普遍较短,身体生长发育的比较快,成熟的也比较早,像长孙皇后在13岁的时候就嫁给了16岁的李世民,18岁就生下了长子李承乾。
在后世是不可想像的,相当于一个初中生嫁给了高中生,还是初一嫁给高一的。
所以李承乾脑海中的记忆也不多,还没有无间道中原主的数量大。
再加上经过两个世界后,李言的思维已经比常人强大了不少,是以也只是略略皱了皱眉就吸收完成了,甚至没有太过难受头疼的感觉,脑海中的记忆再加上刚刚看过几遍的原剧,李言马上更明白了如今自己的处境。
连忙跟着范兴往前跑去,没过一会儿,常胜也追了上来,其他十多个护卫拖住了突厥人,也不知道有多少能活下来?范兴和常胜一商量,两人觉得在这里都能遇到突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