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悄悄藏于怀中,带回家中给老人和孩子。
杨婶心中酸楚,面露难色。
望着郑家六人眼中的期盼,她嗓音沙哑说:
“他婶,端碗米饭回家吃倒也无妨,只是这锅中还有这么多好肉,你们难道就不吃了吗?总不能也打包带回家中吃吧!”
郑家大嫂微微一笑,眼中含泪:
“我们并未为孟小郎君做了什么大事,能够吃上一碗精米饭,已是心满意足,这些大补之肉,不敢奢望带回家吃。”
精米味美价高,一斤大米的价钱,足以购买一斤猪肉。
贫困之家,哪会舍得购买如此昂贵之物。
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其中一些,自呱呱坠地,至入土为安,一生都未尝过一碗精制米饭。
盛饭之际,郑家已然打算好,每人盛上满满一碗白米饭,带回家中,一家人分食,都可吃个六成饱。
杨婶放下碗筷,站起身说道:“这样吧!你们先坐着安心吃肉喝汤,我去找小山说说这事。”
言罢,她转身出了厨房。
正堂中,围炉之畔,孟青山抬头瞥了一眼在门口向他招手的杨婶,向众人略表歉意,起身移步过去。
“何事?杨婶……莫非锅里的肉不够吃?”孟青山笑着问道。
杨婶赶忙摆手:“怎么可能!大铁锅里满满一锅肉,就凭咱们这二三十人,放开肚皮,怕也吃不完!”
随后,她便将村中习俗,连同郑家人的诉求详述一遍。
孟青山眼眸微敛,思忖须臾,开口言道:
“为我孟青山做事,哪有吃不饱饭的道理。”
“告诉他们,无须忧心家中老小,先把自己的肚子填饱,若吃不饱饭,下午哪来的力气赶工做事。”
“杨婶……你从锅里舀些肉与汤出来,让孟伊再用鼎锅煮些米饭,待用过饭后,让郑家大嫂将米饭和肉带回去,给家中老人小孩略尝荤腥。”
“小山,这……这是不是过于慷慨了?锅里那些肉,常人怕是一辈子都吃不上。”
杨婶眉头紧蹙,心中暗自嘀咕孟青山不会过日子。
“孟家虽是小门小户,但也不缺一锅米饭,些许肉汤。”孟青山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