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大明忙于开拓疆土,无暇顾及官场内部的问题。
如今,北方草原、海外倭国,交趾地区都已经相继平定。
正好趁着这次选拔官员和推行考核制度的机会,将整治官场的计划逐步展开。
赵谦点头称是:“陛下考虑周全,臣明白了。”
……
金陵城外的小村庄。
宋忠将最近金陵城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向朱元璋禀告。
当说到朱允熥推行“三年小考,五年大考”的官员考核制度时,朱元璋抬手打断。
宋忠见状,立刻闭上嘴巴,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陷入思考。
他首先想到的是官场的现状。
这些年来,大明官场虽然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暗流涌动。
贪污腐败、结党营私、尸位素餐等现象屡禁不止。
一些官员只知道谋取私利,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和朝廷的利益。
而朱允熥提出的这个考核制度,能够精准地割除官场中的这些毒瘤。
朱元璋又联想到了国家的长远发展。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官员队伍。
只有官员们都尽职尽责、清正廉洁,才能将朝廷的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让百姓真正受益。
越想,朱元璋越觉得这个制度简直太妙了。
“允熥这孩子,倒是想出了个好法子。”
宋忠连忙点头称是,心中也暗自佩服朱允熥的谋略。
……
金陵城城头。
朱允炆咬牙切齿地说道:“朱允熥那小子,推行什么三年小考、五年大考的制度,这简直是自寻死路。”
“他如此折腾官员,必定会引起官场的不满和动荡,这不是取死之道是什么?”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方孝孺微微点头,附和道:“这考核制度看似是为了整顿官场,实则是操之过急。”
“官员们在朝廷任职多年,自有一套行事的规矩。”
“如今突然改变规则,让他们时刻处于被考核的压力之下,必然会引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