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竹篮、竹筐等,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
整个工匠考核现场热闹非凡,各种技艺的展示让人目不暇接。
赵谦认真地观察着每一位工匠的表现,不时地与黄观、夏元吉和解缙交流几句。
赵谦说:“这些工匠真是各有绝技,看来我大明的民间技艺不可小觑。”
黄观点头称是:“是啊,这民间技艺传承多年,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夏元吉也说:“这工匠技艺若是能更好地为我大明所用,必定能推动我大明的发展。”
解缙则兴奋地说:“今日真是大开眼界,我要把这些都记下来。”
他们从工匠们的身上看到了大明民间技艺的高超,也看到了大明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
……
金陵城外。
宋忠匆匆赶来。
他恭敬地走到朱元璋面前,行礼之后,便开始详细地讲述着金陵城中的所见所闻。
从科举考试时学子们的意气风发,到工匠考核时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再到城门前倭国天皇那狼狈的模样。
他都一一道来,没有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喃喃自语道:“我大明果然是人才济济。”
当讲到倭国天皇跪在金陵城门前的情景时,朱元璋的眼神变得冷峻而又带着一丝赞许。
他微微点头,说道:“允熥这孩子对倭国天皇的处理非常的好。”
“这倭国多年来对我大明沿海侵扰不断,那些倭寇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直接杀了太便宜他。”
“就得让他一直跪着,为我大明死去的百姓赎罪!。”
朱元璋站起身来,望着金陵城的方向。
他的心中满是感慨,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武力,更在于人才的培养、文化的传承以及在国际上的威严。
如今看到朱允熥治理下的大明呈现出这样的繁荣景象,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也对大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宋忠一旁静静地站着,不敢打扰朱元璋的思绪。
他知道朱元璋虽然已经假死,但对大明的关心从未减少。
每一个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