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反差的意境,听着特别容易让人着迷。
几分钟后,江涵的演出圆满结束。
没有像《达拉崩吧》那样拥有超绝的控场节奏。
也没有和改编版《海底》一样,宛如天籁梵音。
《晴天》有的似乎是一种娓娓道来的清爽感。
“你会等待还是离开”、“等到放晴的那天也许我会比较好一点”……故事情绪开始层层递进,如果再来一次,他(她)是否会等待我变得更好更优秀?还是坚持离开?
可惜没如果,故事的结局他(她)还是走了。
歌名虽然是晴天,却是淅淅沥沥,最后还是一个人走完这段旅程。
歌名叫《晴天》,整个故事都在下雨。
那种意境逐渐形成了闭环,让人听着非常上头。
“咳咳——”
江涵站在舞台上,轻微咳嗽起来,虽说吃了一次特效药,好歹是晚期,演唱了三场后确实有点跟不上状态了。
等这次比赛结束回家,得再换一两次特效药,而且也得多打篮球或跳绳锻炼身体。
“这就结束了?我还没听够啊!”一部分观众听着正起兴呢,音乐就进入尾声,浑身难受。
这首情歌,真的跟以往那些流行音乐不太一样,没有特别嗨的控场节奏,也没有各种各样的炫技高音,故事就这样有条不紊进行着,说不出的舒适。
一首音乐,能让观众听得很舒服,也是一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