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书的人,一有出息,就会想着往上爬,刘涵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城南的韦杜二家,虽然不像是五姓七望那样显赫,但在长安城之中,却是有着不弱的影响力。我本以为五姓七望中的哪一家会像观狮山书院那样建一所书院,没想到被韦杜两家捷足先登了。”

    曲江书院,并不是一天前才动工的,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动工了。

    只是让许敬宗没想到的是,书院竟然就在昨天突然成立了。

    “不错,韦杜两家世代联姻,共同创办了曲江书院,据说连当朝大儒欧阳询都被请去做了书院的院长。”

    刘涵的未来,完全寄托在了观狮山书院上。

    如今这座曲江书院成立,必然会影响到观狮山书院,这让他很是紧张。

    “就算是韦杜联手,又能怎样?算学院,格物学院,医学院都不用担心,他们只是在经学和法学上比我们强而已。明年起,我们在明法科也要加大投入,等到科举之时,四科齐出,何惧之有?”

    大唐对于科举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近几年来,吏部已经安排了不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的人去做官。

    一些有能力的人,甚至会被任命到下县去做县令。

    这对那些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刺激。

    虽然大家都在抱怨县令只是个小官,但毕竟也是朝廷命官。

    要知道一直有这么一句话,破家县令,灭门知府。

    “王爷离京前说了,明年书院要扩建,我想,以后应该还会再开几个学院。”

    刘涵见多识广,又和许敬宗,上官仪等人打过交道,所以成长的很快。

    官场之中,有个好师傅,那是最重要的。

    “当然可以。听闻长孙家与荥阳郑氏联手,在渭水以北购置了数千亩旱地,估计也是为了修建书院而准备的。这次曲江书院一出,他们必然会加快进度,其它各大家族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动作。”

    作为观狮山书院的负责人,许敬宗很清楚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力量。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他也是乐见其成。

    没有竞争对手,如何彰显自己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