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上,经过房玄龄、李世民等人的一番讨论,终于确定了山南道、江南道的进一步开放计划。

    房玄龄说道:“陛下,突厥人内迁之后,为免夜长梦多,每县最多只能安置一千人,而且最好不要住在一处,分散开来,这样就算发生动乱,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李世民又道:“想儿啊,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突厥人当然不会种植水稻,微臣建议,从观狮山书院的农学院中,招募一些学生,让他们教导突厥人如何种植水稻。”

    观狮山学院成立已有数年,有些学生已步入社会谋生。

    长安城一下子容纳这么多人,确实很难,但如果放眼整个天下,书院里的这些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农学院的学生,可以去县里指导农业生产,哪怕只是个小官,对工匠之子来说,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医学院的学生,虽然很难完全毕业,但也可以去各州各县,当一个赤脚医生,如果能和农学院或者法学院的学生一样,在县衙里任职,那就更好了。

    总比村民们自己治疗要好吧?

    至于格物学院的学生,基本上都已经被燕王府的工坊给消化了。

    很多人都可以去学院当老师,暂时没有太大的工作压力。

    “吏部可以给他们发一份文件,让他们去州县推广水稻,如果表现好,前途不可限量,如果表现不好,那就怪不得别人了。”

    这些州县,大多都是一些下下县,或者是偏远地区,否则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土地供突厥人使用。

    但是突厥人都是野蛮人,如果让他们在这些地方能混口饭吃,那就不用担心了。

    以户部现在的实力,要解决几十万人的伙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什么难事。

    反正他们也不需要每年都这么养着,第一年要给点粮食就行了。

    等到这些人开垦出来的土地上有了收成,再过几年,朝廷就可以收回所有的开销。

    “陛下放心,观狮山书院的学生们,一定会给陛下一个惊喜的。”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李想并不担心书院的学生们会不愿意被分配到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