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也得有一百多艘吧?这可是渭水码头上第一次出现这么多的船只啊。”

    “大家动作快点,去码头上帮忙。”

    “这可是个大活,估计要好几天才能完成。”

    码头上的苦力汉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捕鱼队虽然在码头边也有人手,但这么多东西也不可能全搬的过来。

    对于这些苦力来说,慷慨的捕渔队,永远是他们最大的主顾。

    “周大福,你留在这里看着,我们先去见王爷。”

    一百余船的货,有香料、大米、燕窝等等,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运完的。

    张猛一刻都不想等,迫不及待的想要在李想面前装逼。

    “段大哥在倭国也不知道有没有回来,这次一定要好好的聚聚。”

    房遗爱从船舷上一跃而下,落在码头上。

    “到了城里你就知道了。”

    萧锴和崔元清坐在五人中间,相对而坐,一言不发。

    年初的时候,两家合作,一共派出了五艘船,下南洋。

    每一艘船上,都装着各种各样的丝绸,瓷器,玻璃镜子,五粮液。

    按照他们的计划,就算赚不到一百万贯,也能赚个几十万贯。

    没想到,就在前些日子,这支船队的负责人灰头土脸的返回了长安。

    五艘船中,有两艘在暴风雨中沉没了,剩下的三艘虽然抵达了林邑,但是却和阿拉伯商人起了冲突。

    不但没能以很低的价格买到大量的香料,就连自己带来的丝绸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

    虽然不会亏本,但卖出去的东西,再加上船上的人的工钱,连一千贯都没赚到。

    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萧兄,我们明年要不要派船去南洋?”

    崔元清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海贸行业,所以并没有太多的风险意识。

    这件事对他来说,影响不小。

    “为什么不去?造船作坊已经仿制了捕鱼队的飞剪船,到时候就能像捕鱼队一样,只安排飞剪船在海上航行。”

    萧锴出生在江南,对海运的利润有着更深的认识。

    而且萧家在江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