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了庙宇,即雷音寺。这雷音寺的香火在这荒凉的沙州大漠上也还算旺盛,因为它是西域大德弘扬佛法驻锡云游之处,也是中原高僧从陆路西行求法的必经之地。这雷音寺的南侧有一排小禅房,那是寺庙准备给过往此地的高僧大德借宿之用的,其中最西端的那间,便是这雷音寺住持特意给吐蕃喇嘛,也就是鸠摩愚长期生活打坐冥想的地方,也是昆多生活了几年的地方。
鸠摩愚的那间禅房装饰很简单,他在这儿的时候,雷音寺的老住持时不时的便会过来与他谈经论道,可现在鸠摩愚已经离开大半年,老住持时不时的还会过来查看一番,但他的老朋友却一直杳无音信,一直都没有回来。
这次昆多终于回来了,老住持甚是高兴,忙问他:“昆多,你的师父呢?”这老住持一看便是面善心暖的得道高僧,不过年纪看上去也不小,只会比鸠摩愚更大,也难怪鸠摩愚不会把昆多托付给他。
昆多一听师父二字,又眼泪盈眶,咿咿呀呀的向老住持比划了一番,然后也把李嗣业、杨融等人也向老住持介绍了下。
老住持看到昆多的比划,已知道他的老朋友已圆寂,但他并没有多大悲伤,他们这种得道高僧,早已看淡了生死,他说道:“鸠摩愚长老已修成正果,昆多你不用为你师父而难过,这几位施主倒是有缘之人,昆多这是你的福祉。”也对啊,昆多被鸠摩愚救下,现如今又被李嗣业、杨融他们当作兄弟看待,这便是他的福祉,比那些沦为吐蕃贵族的农奴们,那要幸福多了。
老住持把挨着鸠摩愚原先住的那间禅房附近的两间禅房安排于李嗣业他们一起住下,其实他们也就打算留宿两三天,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们还是之前的那种安排,康宁和李嗣业住在最外侧、杨融住在中间、昆多和杨虎住在鸠摩愚的那间。
第二日,李嗣业一行人便于背后的鸣沙山上游玩,这里虽然干旱,且风沙大,但却别有一番乐趣,小白狼把自己埋在沙里,只露出一个脑袋,哈着气,望着对着它大笑的杨融。李嗣业见杨融如此开心,甚是欣慰。
至午时时分,大伙儿肚子有些饿了才意犹未尽的要下来,离他们所住禅房还有百来步距离之时,还是康宁眼尖,他连忙把众人拉到一边,躲了起来。李嗣业等人甚是奇怪,忙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