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那些精准导弹可不是好惹的角色,如果只是正面硬刚的话,恐怕很难抵挡得住。”
“但是要是能够利用地道来进行防御和反击,说不定就能让萨达姆他们坚持更长时间啦!这样一来,咱们也能趁机赚到更多的钞票咯!”说完,他脸上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苏联,王劲松正坐在办公室里,面色凝重地思考着刚刚得到的消息。他得知唐少计划将国内的一批日常用品销往苏联市场,这个消息让他心情既兴奋又忧虑。
令他感到高兴的是,当前苏联国内对于这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日益紧迫。由于经济状况不佳和供应短缺,人们对诸如面粉、食用油、肥皂等基本生活用品的渴求愈发强烈。
因此,一旦这些货物能够顺利运抵苏联,毫无疑问将会受到热烈欢迎,销售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劲松对苏联当前所遭遇的严重经济困境有着深刻而清晰的认识。时间悄然流转至 1990 年初,此时的苏联,绝大多数国营单位竟然陷入了一种极为尴尬且令人忧心的境地——就连最基本的食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都变得异常艰难,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在如此窘迫的情形之下,普通民众手中的货币所能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他们的购买力被压缩到了极限。面对这样的现状,王劲松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忧虑,对于苏联人民究竟能否拥有足够的财力去购买唐少即将运来的各类商品,他着实感到忐忑不安。
经过反复的思考与权衡,王劲松终于下定决心拿起电话,拨通了唐朝的号码。当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时,王劲松深吸一口气,语气凝重地说道:“唐少,关于您之前提到的那些诸如面粉之类的日用必需品,虽然理论上来说应该不愁销路。”
“但是,苏联这边的实际状况恐怕您未必全然知晓!这里的老百姓日子过得相当艰苦,生活拮据得很,可以说是一贫如洗。所以,我非常担心他们压根儿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置我们的货品呀。”王劲松说道
电话那头的唐朝听到王劲松的顾虑,不禁笑了起来:“你怎么去了苏联一年多了,反而和苏联人一样这么死脑筋呢?”
王劲松对于唐朝说的,还真不好反驳,毕竟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