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弄烦了!
就在大年初五这天,唐朝和张村长意气风发地带领着村里十几位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子,轰轰烈烈地开启了一项浩大工程——挖掘电线坑和竖立电线杆。
众人齐心协力,挥汗如雨,铁锹与泥土相互碰撞发出的声响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劳动乐章。
经过将近两天马不停蹄的努力奋战,终于将全村的电线杆稳稳当当地竖立起来了。不得不说,这次任务能够如此顺利且高效地完成,还得多亏了大伙在前一年就未雨绸缪,早早备齐了各家所需的电线杆。
等大家弄完后,张村长面带微笑走过来向唐朝询问道:“唐朝啊,关于咱们村合作社的打米机房选址问题,你有啥想法不?”
唐朝微微眯起双眼,陷入沉思。他回忆起前世 90 年代时村子里开设的那家打米机房,当时的位置恰好选在了村小学的对面。那里不仅紧挨着入村的变压器,电力供应充足稳定;
而且由于周边好几个村庄的孩子们都会来本村小学读书,人流量较大。更为重要的是,那个地段正好位于大路旁边,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堪称绝佳。
想到这儿,唐朝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村长,我觉得可以把打米机房设在村小学对面那块儿!”
“为啥呢?为什么不弄在村子里?”
于是唐朝解释说道:“就在那个地方吧,一是用电方便,二是其它村来打东西也方便;这样人家才愿意来我们这儿!”
要知道这可是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创办的合作社!以后大家可以分红的!正因如此,但凡家中有年轻劳动力的村民们全都踊跃参与进来了。按照唐朝最初的构想与规划,整个场地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位于最左侧的位置,经过一番平整之后变成了一块宽敞的空地。空地上整齐排列着好几排坚固的架子,这些架子可是有着大用处——它们将专门用于日后晾晒制作好的面条。想象一下,阳光洒在一排排挂着洁白面条的架子上,那场面该有多壮观!
紧挨着这块空地的便是准备建成一间摆放打米、打面以及处理粗粮等三台大型机器的房间。当然按照唐朝的规划,这机房必须弄几个窗户通风!
“为啥?”
当然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