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兰还不知道她们打的什么主意,和大队长商量了这块地怎么建后,她就开始了下一步的筹算。
两人去了县里找了赵所长,现在已经将企业的建造提上了日程,那么购买设备就要抓紧了。
赵所长打电话给县里食品厂的厂长,食品厂厂长让他们现在过去参观,并且邀请赵所长也一起去看看,目前他们厂里也遇上了难题,想要请领导帮忙想想办法。
食品厂厂长叫汪爱国,得知赵所长带着两人来,他也到门口来迎接。
“欢迎欢迎,赵所长,李同志,这位是张大队长吧,难得几位莅临我们县食品厂,李同志真是年轻有为啊,这么年轻,就敢办企业,果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之前听玻璃厂的人说过,李同志在玻璃厂买了不少玻璃瓶,生意还不错吧,我们这些人老了,不如年轻人脑子活络,像我们厂里那几个大学生,确实脑子都比我们灵活。”
汪厂长笑呵呵地接待几个人,一点也没有架子,他和赵所长熟悉,说话也要放松些。
“老汪,你看看你,这心态可不行,要跟着年轻人打交道,多学习,以后说不定还能再创辉煌呢,李同志她们是来看你们的旧设备的,正好你也找几个专业的人给她们介绍介绍,也跟着你们学习点经验,要让我们长岁县的东西走向全省甚至是全国。”
“呵呵,好,那我带你们进去。”几人边说边走,很快就到了车间,车间外面有一个仓库,淘汰下来的设备都堆在这,他找了个平时操作的老员工过来,介绍了这几个设备的用处。
李秀兰这次是有备而来,她带着一个本子两支笔一起过来,在老员工的介绍下,一点一点地记下来,又把设备的尺寸、使用方式、打包、塑封等等方法都一一问清楚。
一开始老员工看着这么年轻的女人在认真听,还以为是什么关系户,谁知道人家这么认真,他也跟着认真介绍。
“看看李同志,这才是学习的样子,那本子都记了几页,难怪能有这样的魄力,赵所长,这可是个好苗子,我看她这认真的劲头,比那些在学校读书的学生还要用功,不像我们厂,现在效益不好,好多人都开始磨洋工了。”
汪厂长也有自己的难处,食品厂在县里看着大,其实和市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