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便按他吩咐,挨家挨户去敲门通知要招长工的事。
愿意的先到他家,需要先考校一番,再从中挑人。
因着现在庄子里的人,除李爹和刘大山外,现在都还不知道自己月银其实是上调,而不是降低。
所以田庄里的人都记着他们说的会降低月银的事。
便没有那么多人愿意去庄里干活。
毕竟这次招长工是为了种田,都需要年轻力壮的汉子。
这些人有个把子力气,去干点散活,一天也能挣个近百文,自然不太愿意去庄里。
他们可都知道庄上那些人的工钱数。
干杂活的一个月900文,一天算下来30文,保个稳定倒是不错。
但若还要降低,那就真不行了。
更别说之后还得住庄子里,家里田地不就少了个壮劳力,得不偿失。
当然,有嫌弃的,也有想去的。
只是这些要去的,基本是家里壮劳力比较多,又没个正经活计的人家。
别说每月900文,就是600文也行。
城里活计工钱是高,但每天能不能碰到,都得看运气。
如果遇不到的话,白白耽误一天,还得损失两个铜板的入城费。
现在有个稳定拿工钱的机会,自然想让自家青壮去。
反正家里也不缺这个把子劳力。
所以最后到刘大山家应聘的,还真不少。
刘大山跟李老爷子求经后,罗列了几条条件对他们进行考校,最终选出五个人。
他没立刻跟这些人说工钱待遇,只让他们明天跟着一起去庄上干活,到时自会知道。
再说李家这边,还在庆祝中。
今晚难得摆了一桌,虽然也就多做几个炒菜,连肉都没有。
但一家子还是吃得万分高兴。
“爹,小妹,你看庄上缺绣娘不,我能不能也去啊?”
李二花突然问道。
她的两个嫂子闻言,也忍不住看过来。
李爹对家里人倒是透露了些,表明东家给大家都升了月钱,只是让他们暂时别宣扬出去。
听到连小妹个做洒扫丫头的,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