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继续说道:“朝廷中的关系错综复杂,从来不是一派独大。”

    “有抗金的,有中立的,也有主和投降的。”

    “金人势大,无数人希望求和苟安,李纲要扛着抗金的大旗,承受了无数的明枪暗箭,更有许多的文官弹劾。”

    “朕压下这些奏折,已经不容易。”

    “现在,你这个军中的武人,也跳出来弹劾李纲,立刻就会被当枪使,成为攻击李纲的利刃。”

    “文官弹劾,是从文官的角度出发,现在连武人都反对李纲,等于是文武都反对。”

    “一旦投降派利用此事做文章,甚至有士子被煽动叩阕请愿,你说李纲还能坐稳宰相的位置,还能继续抗金吗?”

    赵桓进一步道:“扳倒李纲,换一个投降派来主持大局,你就满意了?”

    李纲心中感动。

    他没想到这一层,官家却想了这么多,官家真是处处为他着想。

    大宋有官家,就有了青天。

    两京二十四路的重担压在官家的身上,太沉重了啊。

    他必须为官家分担才行。

    李孝忠琢磨后面颊抽了抽,连忙解释道:“臣没这个意思,也没想要扳倒李纲,就是希望他不管军务,不要掺和军事。”

    “李纲不管,谁来管?”

    赵桓沉冷笑两声,说道:“你希望种师道,或者是宗泽这样的武将管军务,现实吗?”

    “枢密院是文官兼任着,要改变这个体制,朕暂时都不敢乱动,要有更高的威望和权威,才敢去推动改变。”

    “现在时局不稳,你就要掀翻李纲,让武将当权掌握枢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