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
一听陈新这么仔细打听通灵宝玉的事情,竟然是打算弄一块来给自己祈福消灾,心下略微感怀,这个弟子没白收。
屏风后面吃饭的林黛玉,也是个有七窍玲珑心的人,把这事记在了心里。
吃完饭,林如海带着陈新去了后书房,笑着对他说道:
“老师我,在扬州应该也待不了几天了,我接到同年还有座师的消息,有个叫李卫的怕是要来扬州,两淮运河盐运的事情由他主持。”
听了李卫这名字,陈新愣了一下,这才拱手对着林如海行礼,说道:
“那学生提前恭喜老师高升了。”
“哦?”林如海有意无意看了陈新一眼,这学生比自己适合官场啊,便略带考量的问道:
“你猜到了我能升迁,这倒也不难,那你能猜猜我是要升到哪里么?”
陈新想了一下,也不藏拙,试探着说道:
“老师之前病重,应该上过辞任的折子,现在病好了很多,应该也已经上过折子了。
老师又在两淮盐巡盐御史,这个位置上兢兢业业这么多年。
上面一定先让老师,配合李巡抚肃清两淮盐运,然后才酌情提拔回京吧。
老师以前出身兰台,这次回去,应该也不会继续回翰林院继续当个编修主事。
那应该就只剩下都察院了,不只是佥都御史,还是监察御史。”
林如海听了陈新的分析,想起还在翰林院当编修的同年,给自己写的信。
对陈新虽不全中亦不远矣,八九不离十的猜测很是震惊,心下感慨不已,果然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天生适合官场。
“多数是从五品的京津道监察御史,刚从两淮盐运的火坑里跳出来,又进了跟京津这些权贵打交道的名利场。”
师徒俩第一次就读书以外的事情展开聊天,林如海也开始正视起了自己这个心思缜密的弟子。
直到看着陈新打哈欠了,林如海才察觉他赶了一天路,应该下去休息了。
从后书房出来,陈新虽然疲惫,但也很开心,他能感觉出来,林如海对他的态度变化,这是对他越来越重视的好事。
陈新刚到自己屋门口,就看到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