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皱了皱眉头:“继续跟他们谈,告诉他们如果不配合,我们就真自己建厂。”
“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他们要是失去我们这个大客户,以后也不好过。”
“另外,让各个部门再仔细核算一下成本,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可以优化的地方。”
与此同时,网络上关于百年智行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一些汽车行业的资深专家也加入了讨论,他们从专业角度分析百年智行的技术优势和潜在成本,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款车如果按照目前透露的配置,价格很难低于五十万。
这一分析结果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失望,一些原本期待购买的网友甚至发起了联名请愿,希望陈凡能给出一个亲民的价格。
陈凡看到这么多人请愿后,陈凡觉得自己主动降低价格的策略是正确的。
因为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极高,想要打开市场,价格必须要有竞争力。
但他也不能一味地压低价格,而忽视了公司的利润和后续的研发投入。
陈凡把李浩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问道。
“李哥,如果咱们的汽车工厂建成之后,能够年产多少辆车?”
李浩想也没想就回答道:“预计能生产三十万辆左右!”
“才三十万辆吗?怎么这么少?”
听到陈凡说年产三十万辆车还少,李浩瞪大了眼睛有些意外的看着陈凡解释道。
“陈总,不是我们设计不出能造出更多车辆的工厂。”
“只是几乎所有的车企基本上都会先建一个小一些的工厂,来看看市场的反馈。”
“如果车卖的好,再进行扩建。”
“而我们公司设计的这个年产三十万辆车的汽车工厂,就已经比很多汽车初期的造车能力强很多了。”
“毕竟建造一个汽车生产工厂的费用也是非常大的。”
“万一,我是说万一我们的汽车卖的不是很好,那么……”
李浩的意思陈凡明白,他这也是为了公司着想。
只不过陈凡觉得年产三十万辆车,这个数量并不是很多。
因为他知道特斯拉在魔都的那个工厂年产值超过九十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