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软不吃硬的下属容易被领导算计,太傲气的人容易被傲气作茧自缚。
吃软不吃硬到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都不用追究了,但总有人沾沾自喜的把它当做自己的性格标签。
当领导的,尤其是那种很精明的领导,对下属的性格都摸得很清楚,并往往很喜欢吃软不吃硬的下属,不是当栽培的对象,而是当坑害的对象。
“吃软”这两个字,就是这种下属最大的软肋,说明他耳朵根子软,没主见或意志不坚定,容易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左右。
特别是,领导比下属的地位高,他再给下属说软话,会让下属很有成就感:领导对我说软话,说明领导很看重我,我对他很重要呗!比我地位高的人,不也得屈服于我吗?
所以腹黑的领导就惯用以柔克刚,用得着这种下属的时候,嘴甜的跟抹了蜜一样,需要背锅的时候,也毫不犹豫地就把这种下属推出去。
不少吃软不吃硬的下属还同时兼具另一种毛病——太傲气。
因为周围的人都知道他这种毛病,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捧他,所以让他不由自主地自视甚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傲气。
为了傲气,在别人求他的时候,他可以委屈自己满足别人的不合理要求,就为了让别人感谢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为了傲气,在别人甩锅的时候,他可以挺身而出替别人背锅,就为了别人能夸他有担当,能抗事;
为了傲气,他明知道事情是错的,也会撞南墙不回头,因为觉得认错会丢了面子;
为了傲气,他总会在关键时刻做出错误的选择,不是从理性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完全被情感支配。
所以太傲气的人总是会被傲气作茧自缚,并把自己的傲气当做炫耀的资本,我不好说这种人错了,只能说他们太傻了。
到了华容道,曹操再次大笑,说周瑜、诸葛亮是无能之辈,若在此处设伏,他早就被抓住了。
如果说曹操是不长记性,不如说曹操是强自镇定,靠大笑来掩盖自己的心虚:八十三万人都折进去了,万一这时候手下哗变呢?他必须在气势上压倒敌人。
就为了下曹操的脸面,一声炮响,关羽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身后跟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