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有些领导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谁都不得罪,也不轻易表态,因为他也不能肯定,自己的意见会不会改变,万一变了,表态太早了,他怎么收场?
领导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和综合考虑大家的建议,来不断调整自己的决策。要是坚持一种意见一条道走到黑,那叫固执己见。
除非像诸葛亮那样总是考虑到别人前面,总是主意比别人高明的人,才可能料敌先机,才可能早表态。问题是,你有诸葛亮聪明吗?
所以领导是长期养成的习惯,非要听过所有人的意见以后,才可能表态,甚至表态时也含含糊糊,让你自己猜。
为什么要这样?是为了推卸责任,如果你猜对了并执行到位,他会说这是他领导有方;如果你猜错了办砸了,他说这是你没理解他的意思。
主打一个,功劳自己得,黑锅手下背。
孙权压不住老臣张昭,吴国太让他去找周瑜。
不是因为周瑜资历老,而是周瑜手握重兵,谁都不敢小觑。
实际上周瑜生于公元175年,当年才三十三岁,年龄只是张昭的一半,但是张昭敢去招惹孙权,都不敢对周瑜不敬,是因为周瑜的实力在那里摆着。
鲁肃是个老实人,跟谁处得都很好,先去找周瑜说,周瑜只说见了诸葛亮再说,他心里想的什么,一个字都没有露。
鲁肃刚走,张昭、顾雍、张纮、步骘四人又来找他,劝周瑜投降,周瑜问文官的意见是不是都一样,他们说是,周瑜就说他也主降,把几个人打发走了。
四人刚走,程普、黄盖、韩当等一帮武将又来找周瑜,劝周瑜打仗,周瑜问武将的意见是不是都一样,集体说是,周瑜就说他也主战,让这几个人也走了。
但还来不及喘口气,诸葛瑾、吕范等一班儿年轻文官来了,吕蒙、甘宁等一班儿年轻武将来了,撞在了一起,吵得跟菜市场一样,这回周瑜干脆不表态了,冷笑着让他们都走。
可见手握重权的人日子也不好过啊,就没个清静的时候,周瑜一夜都没来得及休息。
但是吵吵嚷嚷的那些人,都是没有决定权的人,更不是明白人,他们只是看自己的屁股坐在哪里,就说什么样的话,他们没看清楚,周瑜的屁股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