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在医院的人脉,向曾参与军事科研项目的前辈虚心请教。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得知,要进入相关科研机构,不仅需要专业领域权威人士的推荐,还得通过极为严格的背景审查和专业能力测试。
就在陈阳为准备转型而忙碌时,他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电话那头是资深武器专家钱教授,他语气笃定:“陈阳,我看过你的作战报告,你对先进武器的实战见解很独到,有兴趣来我的科研团队吗?”陈阳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这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机会吗?
接下来的日子,陈阳全力准备。凭借着曾经扎实的知识底子,复习专业知识时,那些晦涩的理论公式对他来说,虽有难度但并非无法攻克。他精心整理自己在特种兵生涯里与先进武器打交道的经验和分析报告,将实践与理论结合思考。在背景审查环节,他积极配合,提供各种详实的资料,顺利通过。专业能力测试前,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备考中,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和坚韧的毅力,成功通过测试。
终于,凭借出色的表现,陈阳成功获得调入科研机构的资格。当他拿到调令的那一刻,内心满是激动与感慨,仿佛看到了自己多年来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第二天,陈阳来到位于城市边缘的军事科研基地。一进大门,各种精密仪器设备有序排列,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忙碌穿梭。钱教授亲自迎接,带他参观实验室,详细介绍新型武器项目——一款旨在提升打击精度与射程的超远程多管火箭炮系统。
加入科研团队后,陈阳才发现,实际的武器研发工作远比想象中复杂。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理论知识的巨大差距。虽然在战场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但科研领域的理论知识,从材料科学到空气动力学,从电子信息工程到自动化控制,每一门学科都深奥难懂。为了跟上进度,他每天早早来到实验室,研读大量专业文献,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团队里的专家请教。常常为了一个概念,反复查阅资料,与同事们探讨到深夜。
在一次实验中,团队按照既定方案对火箭炮的发射系统进行测试,结果火箭弹出膛后出现了严重的轨迹偏移。大家反复检查硬件设备,更换零部件,却始终找不到问题根源。陈阳凭借战场上养成的冷静和敏锐,提出从数据模拟的角度重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