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形势悄然生变,恰似寒冬渐远,大地初露春的萌动。那些饱经波折的科研项目,仿若破土的新芽,在时代的煦风里缓缓复苏。
这日,陈阳如往常那般在工厂专注工作。车间主任满面喜气,脚步匆匆趋近,扯着嗓子高呼:“陈阳!你小子时来运转啦!上头有个极其重要的技改项目筹备,专挑技术出类拔萃之人,咱厂头一个便举荐了你。你这些年在厂里苦心钻研技术,下的那些苦功,大伙都瞧在眼里!”
陈阳双眸瞬间炯炯有神,满是惊喜与激动,转瞬却又拧紧眉头,流露出一丝迟疑:“主任,这项目干系重大,我生怕自己力有不够……”主任重重拍了下他的肩膀,爽朗笑道:“别瞎琢磨,你有这能耐。好好筹备,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给咱厂争争颜面!”
下班后,陈阳心急如焚地去找林宇。巧的是,林宇也刚接到邀约。他此前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积累的学识,引起了一位教授的留意,被邀参与一项学术研究的辅助工作。
两人在老地方碰面,陈阳兴奋得嗓音都拔高了几分:“林宇,跟你说桩大事,我兴许要投身一个关键科研项目的筹备工作了!”
两人来到张峰家,张峰正在屋内专心做康复训练。瞧见他们,笑着招呼:“你俩来啦,今天感觉身子骨比之前又硬朗了些。”
陈阳上前,“张峰,我们往后工作会忙得不可开交,或许没太多时间来看你了。但凡有啥事儿,你尽管吱声。”
张峰大大咧咧地摆摆手:“嗨,你们别挂怀我。这是大好事啊!我现在康复得挺不错,有你们给的法子,我自个儿能搞定。你们就安心去忙,我候着你们的喜讯。”
之后,陈阳一头扎进科研项目筹备中。面对那些繁复的技术难题和全新的科研要求,他时常忙得浑然忘我。为弄通一个关键技术要点,他查阅海量资料,还频繁向厂里的老师傅求教,常常在工厂熬至深夜。
林宇在学术研究方面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学术研究讲求严谨论证和海量数据支撑,他每日在图书馆与研究室间往返奔波,和教授、团队成员反复研讨研究方案。
这天,陈阳带着水果去探望张峰。推开门,便瞧见张峰的妹妹张琳。
张琳看到陈阳,微微一怔,旋即笑着打招呼